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20年各省(区、市)全社会用电量及达标非水电可再生能...  | 

“十三五”期间我国风能太阳能发展关键问题及“绿证”政策探讨

前言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后,随着各国纷纷做出“自主贡献”减排承诺,可再生能源在各国制定的减缓目标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中国正式公布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明确了中国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系列行动目标,包括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目标。正在制定中的《可再生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确定的新目标是到2020年使风电和光电装机分别达到2.5亿千瓦和1.5亿千瓦,表明政府对未来发展高比例的风能和太阳能寄予厚望。从资源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是有这个潜力的。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能和太阳能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风电和光电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2015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3297万千瓦,约占全球的一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9亿千瓦,约占全球的1/3。相比风电,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光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513万千瓦,约占全球的31.5%;光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318万千瓦,约占全球的19.0%。[1]此外,我国风能和太阳能利用的有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自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来,我国确立了总量目标制度、强制上网制度、分类上网电价制度、费用补偿制度、专项基金制度及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等系列制度,为推动我国风能和太阳能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与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