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第六节 中美贸易失衡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形成机制
  • 报告作者:万兆泉
  • 报告字数:1179 字
  • 报告页数:1 页
  • 所属图书:中美产业内贸易与贸易摩擦关系
  • 图书作者:万兆泉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
  • 浏览人数:
摘要
由于近年美元汇率的持续下跌,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东盟等)将一些出口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大陆进行,使中国大陆对美国顺差不断攀升。中国对美出口的优势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美国的纺织品等“夕阳产业”造成了冲击,对美国国内的就业状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就使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者把中国当成导致美国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他们借口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是人民币贬值和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及中国没有开放金融服务贸易等的结果,因此在中美贸易中频频挑起各种贸易摩擦。按照国际分工的理论,比较优势是国家间进行分工和合作的基础。在这种情形下,基于各自的要素禀赋条件,各国通过贸易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弥补不足。美国处于国际分工的顶端,主要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主要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生产,因此发生贸易摩擦的机会较小。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利益的不一致,各国间产业分工并非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进行。相反,由于交易背后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驱使,发达国家往往不会轻易地退出一些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领域,当发达国家的这些传统领域受到威胁时,仍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进
>>
作者简介

万兆泉: 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从事多年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在《经济学动态》等刊物上发表过1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2部,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研究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