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辅相成。工业化带来的复制技术,为内容的复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传统工业化与文化生产的相互融合。以“数字化”与“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解构了复制技术与文化生产简单对应方式,实现了内容载体、传播、接受与再创新的全方位融合,打破了创造、内容复制、接受与消费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离状态,实现了文化生产、传播与接受、消费的时空统一,产生了新型的依托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文化服务平台。当下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实质是人类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时...
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辅相成。工业化带来的复制技术,为内容的复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传统工业化与文化生产的相互融合。以“数字化”与“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解构了复制技术与文化生产简单对应方式,实现了内容载体、传播、接受与再创新的全方位融合,打破了创造、内容复制、接受与消费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离状态,实现了文化生产、传播与接受、消费的时空统一,产生了新型的依托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文化服务平台。当下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实质是人类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现代科技与文化、经济集成的创新方式。理解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不能局限于现代科技的具体表征和新型文化业态的特点,需要从内容生产、内容载体、内容传播与内容消费的角度进行系统性动态审视。
<<
>>
作者简介
李炎: 李炎,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跨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胡洪斌: 胡洪斌,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产业经济学。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