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电影产业的全社会沟通——试论上海电影节的公信力建设
  • 报告作者:张敏
  • 报告字数:1565 字
  • 报告页数:2 页
  • 所属图书:新媒体与社会(第十七辑)
  • 图书作者:谢耘耕 陈虹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如果说,评奖环节是电影节的核心,那么,奖项评定是否令公众信服则是电影节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电影节在评奖过程中在公平、正义、效率、责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取信于公众的能力,从根本上取决于制度,取决于自律规范和法律约束的程度。上海国际电影节曾出现“影后风波”“双黄蛋现象”“国产片偏好”等现象,这些不和谐音符的出现对电影节的国际公信力造成影响。为了扭转局面,上海国际电影节对评奖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优化选片程序方面,建立选片人制度,对于优秀影片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接触和洽谈;大力聘用国际专业人士担任评委会主席,借评委会权威增强全球影响力等。目前,上海国际电影节专门聘任了30位选片人负责选片,职业涵盖方方面面,包括电影管理、电影研究、电影创作、电影院线、行业协会,甚至扩大到高校电影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普通市民等。在完善评奖机制方面,上海国际电影节目前采取初选审核制和评委投票制两级评奖机制。初选审核分步进行,第一步由上海高校电影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进行初步筛选,由电影节聘请的专业人士进行筛选审核,经三轮初选审核后,选出50部候选影片,交由评委会投票。在做强庆典仪式方面,一方面政府解放思想,提高
>>
作者简介

张敏: 张敏,上海大学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