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质与量的发展变迁
国有工业企业是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因此本章将通过考察国有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研究国有企业质和量的发展变迁。国有企业“质”的发展变化是指国有经济在改革过程中战略性结构重组和调整带来的布局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变化,包括国有企业的行业结构变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在空间结构上的变化,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资产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每百元工业总产值实现的利税等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等;国有企业“量”的变化是指国有企业数量、职工人数、固定资产规模、总资产、净资产、收入、利润总量等数量的变化等。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企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其“质”与“量”在这40年的转型改革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的趋势是什么?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应该具有怎样的“质”与“量”?
一 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总量的变迁
(一)国有企业数量及产值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工业企业数量从1978年的8.37万户增加到1996年的11.38万户,增加率为36%;之后减少到2016年的1.90万户,减少率为83%(见表9-1)。自1997年开始,国有企业实行“三年脱困”和“抓大放小”,大量中小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或者私营企业,许多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整合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户数从1997年起逐步减少。国有工业企业数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比重从1978年的24.02%增加到1998年的39.19%,之后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5.02%。国有工业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