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众反恐意识及全民反恐模式研究
                
              
              一 引言
“恐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Teppop”,意为“害怕、惊恐”。最早的恐怖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亚述帝国为了威慑敌人,采取残暴手段,镇压巴比伦的反叛。恐怖活动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流血事件和悲惨教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导致恐怖主义及其犯罪行为发生的主客观因素不仅没有减弱,反而随恐怖主义事件呈现高强度、高频率的突发趋势。特别是从2001年的“9·11”事件以来,虽然本·拉登经过多年追杀已经被击毙,“基地”组织受到很大打击,但至今恐怖主义活动仍然此起彼伏,反恐斗争依旧是全世界都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恐怖主义问题,作为“21世纪的瘟疫”,已经给现代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创伤。尽管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法律定义至今仍缺少统一认识,但人们对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及反对恐怖犯罪的重要性早已达成共识。反对恐怖主义已成为全球多个国家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也日益向国际社会表明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接连发生的多起暴恐事件,使中国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共识:高压打击恐怖主义,已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治局的第1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斗争,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要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