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1996年和2015年各经济特区人均DMI及其年均增速对比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中国经济特区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资源环境效率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本报告运用物质流(MFA)分析方法,通过区域与城市层面的资源效率DMI指标数据的分析,对比和分析中国五大经济特区的资源效率差异,进而为提高各经济特区的资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建言献策。

一 区域与城市层面物质流分析与资源效率分析框架

物质流分析作为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城市、区域和国家等多个层面,均可作为资源消耗以及经济增长质量的度量尺,这也为研究多层面区域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1]

(一)区域与城市层面的物质流分析框架

物质流分析方法旨在考察经济系统当中的物质量投入、消耗和流动状况,得到简洁的衡量资源投入与消耗状况的指标,从而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方法。

物质流分析方法在区域和城市层面与国家层面研究的尺度存在差异,而国内现有的城市MFA研究大多基于欧盟导则这一框架,如黄晓芬等(2007)、钟若愚(2008)等使用欧盟导则对上海、深圳等地分别进行了城市物质流分析。

本文利用一个简化的物质流分析框架探讨区域和城市层面资源效率问题(钟若愚、彭新才、管志贵,2015)。本文着重研究中国经济特区城市层面与工业化发展相关的物质资源利用问题,考虑城市边界系统的界定、城市物质资源使用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对直接物质输入指标进行简化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物质流分析的简化框架:直接物质输入指标的分类

(二)基于物质流分析的资源效率指标

资源生产率指标Presource可以用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