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直接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上海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国际性大都市,住房一直面临着各种压力。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的住房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推动住房的市场化运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上海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均居住面积由1998年的13.9平方米[1]增长为2009年的33.4平方米[2]。但同时,房价也在不断上涨。将1998年的房价指数定为100,那么到2008年末,房价指数上升为190.6。也就是说,2008年的房价在1998年的基础上上涨了将近一倍(90.6%)。[3]高房价成为困扰民众和政府的一个难题。
《上海调查:2009》一书的第三章介绍了2008年上海居民的住房情况。[4]根据2009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上海调查”的数据,本章将着重介绍2009年上海居民住房情况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基础设施、社区交往等与民众居住密切相关的内容。
第一节 住房与产权
住房产权自有,是住房改革后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也使得住房成为私有财产,部分居民同时具有业主身份。而且在当前住房作为居民重要财产的情况下,讨论住房问题首先需要讨论产权情况。
一 住房拥有情况
“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上海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调查成功追踪到的594户家庭中,有22户的住房情况发生了变化,占总样本规模的3.7%。
从表2-1中可以看到,2009年上海居民的住房自有率达到了72.7%,处于较高的水平,另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是租房的家庭减少了6户。仅从总体上看,住房完全自有的家庭数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分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