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药院内制剂数量排名前20名医院的院内制剂、中药专利对比情况
出版时间: 2017年04月

北京的“明星”院内中药制剂

一 北京院内中药制剂发展现状

院内制剂即医疗机构制剂,通常是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而进行常规配置、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同时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为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院内制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临床用药需求的增多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和价值。有学者将院内制剂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90年,为“保障供给期”,为缓解我国落后的制药工业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大力发展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出一批疗效好、价格低的院内制剂;第二阶段是1990~2000年,为“生产利润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院内制剂也得到蓬勃发展,院内制剂品种、剂型大量增加,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有的医疗机构对制剂标准的提高未引起足够重视,多次出现不良反应,它的安全性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为“规范调整期”,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院内制剂管理逐渐走向法制化道路[1]

经过六十多年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北京医院院内制剂形成了中药制剂、化学制剂并重,存在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多种剂型,广泛应用于儿科、妇科、皮肤科、内科等科室的成熟制剂群体。目前北京院内中药制剂主要来源于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历史。这些产品年头长、名声大、简便验廉,全国各地很多患者都不远千里来医院求购。但近年来,受国家对医疗机构制剂监督管理逐步规范,制剂注册、生产条件和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