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研究
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的主体包括公司、高校及研究机构,是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网络中的主要节点。因此,本部分将高校和公司、研究机构之间专利合作申请量作为衡量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的关键指标,重点研究1998~2013年中心城市的重点高校与公司、研究机构开展专利合作情况[1]。由于在1998年以前,现代交通和信息网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高校与公司之间的专利合作并不多,尤其是跨界城市专利合作相对较少。1998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985工程大学”,加快了我国高校与企业专利合作的步伐。进入21世纪后,区域交通布局的不断完善和信息网络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跨界城市专利合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虚拟校企知识联盟成为现实。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远距离校企合作正在成为常态。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本部分将时间节点选取为1998~2013年,以中心城市的重点高校与公司、研究机构的专利合作数据作为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的研究对象。
本部分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节,以高校为合作主体,开展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研究,涉及大量的原始数据,在最初查找过程中,一共查询到48293条专利条目,但其中存在大量的专利信息重叠,经过多次数据清洗后,最终确定为31144条专利条目。
第二节,以包括35所“985工程大学”在内的共55所“211工程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检索组合方式进行专利检索查询,对中心城市产学研合作的规模总量、合作网络密度演变等进行分析。
第三节,根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