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截至“十二五”末山西省煤矿主体企业基本情况  |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新形势下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与转型发展研究

一 回顾历史,科学把握煤炭产业发展历程

煤炭,不管是对于我国还是山西省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余年间,山西煤炭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这一点任何人都不会否认,也不可否认。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导致煤炭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但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人能够否认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一)全国煤炭资源概况及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与石油、天然气等其他能源资源相比较为丰富,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2%左右,是世界第一大产煤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资源中的地位。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虽然广泛但是不均匀,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份,七省份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2%,其中又以“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最为集中,占全国总储量的60%;按煤种分,非炼焦煤类占72%,炼焦煤类仅占28%,同时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较少,仅占7%。

我国煤炭行业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大致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

一是恢复期(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煤炭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在煤炭生产能力、产量、效率、安全等方面都表现出比较低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煤炭产量仅为3243万吨,到1957年(大致在“一五”末)达到13073万吨。

二是无序期(1958~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