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8~2009年安徽省环境竞争力一级指标比较表  |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安徽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华东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全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2009年年末总人口为6131万人,人均GDP达到16408元,万元GDP能耗为1.017吨标准煤。2008~2009年安徽省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排位呈上升趋势,2009年排名第8位,比2008年上升了1位,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

12.1 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2.1.1 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8~200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排位和排位变化情况及其下属2个三级指标和18个四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如表12-1-1所示;生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势情况,如表12-1-2所示。

表12-1-1 2008~200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
项目
  指标
2008年 2009年 综合变化
得分 排名 优劣度 得分 排名 优劣度 得分变化 排名变化 变化趋势
生态环境竞争力 49.8 22 劣势 55.3 16 中势 5.5 6 上升
(1)生态建设竞争力 19.5 16 中势 22.3 17 中势 2.8 -1 下降
 生态示范区个数 20.6 12 中势 26.6 11 中势 6.0 1 上升
 公园面积 15.6 10 优势 14.3 11 中势 -1.3 -1 下降
 园林绿地面积 15.2 7 优势 16.3 7 优势 1.1 0 保持
 绿化覆盖面积 17.3 6 优势 16.8 7 优势 -0.5 -1 下降
 本年减少耕地面积 56.5 20 中势 56.5 20 中势 0 0 保持
 自然保护区个数 26.7 8 优势 37.0 9 优势 10.3 -1 下降
 自然保护区面积 1.1 25 劣势 1.3 21 劣势 0.2 4 上升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1.6 29 劣势 9.3 25 劣势 7.7 4 上升
(2)生态效益竞争力 70.1 23 劣势 77.3 15 中势 7.2 8 上升
 工业废气排放强度 52.3 23 劣势 61.6 19 中势 9.3 4 上升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81.1 15 中势 81.6 15 中势 0.5 0 保持
 工业烟尘排放强度 68.7 18 中势 65.9 18 中势 -2.8 0 保持
 工业粉尘排放强度 46.6 24 劣势 57.6 24 劣势 11.0 0 保持
 工业废水排放强度 79.3 21 劣势 72.9 21 劣势 -6.4 0 保持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 79.6 14 中势 79.6 14 中势 0.0 0 保持
 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强度 52.6 27 劣势 99.8 24 劣势 47.2 3 上升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强度 100.0 2 强势 100.0 5 优势 0.0 -3 下降
 化肥施用强度 58.6 17 中势 59.0 18 中势 0.4 -1 下降
 农药使用强度 78.5 20 中势 85.3 19 中势 6.8 1 上升

表12-1-1 2008~200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

表12-1-2 200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数 强势指标 优势指标 中势指标 劣势指标优劣度
个数 比重(%) 个数 比重(%) 个数 比重(%) 个数 比重(%)
生态环境竞争力 生态建设竞争力 8 0 0.0 3 37.5 3 37.5 2 25.0 中势
生态效益竞争力 10 0 0.0 1 10.0 6 60.0 3 30.0 中势
小计 18 0 0.0 4 22.2 9 50.0 5 27.8 中势

表12-1-2 200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

2008~200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排位上升了6位,2009年排名第16位,在全国处于中游区。

从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要素指标变化趋势来看,有1个指标处于下降趋势,即生态建设竞争力;有1个指标处于上升趋势,为生态效益竞争力。

从生态环境竞争力的基础指标分布来看,在18个基础指标中,指标的优劣度结构为0.0∶22.2∶50.0∶27.8。强势、优势和劣势指标所占比重小于中势指标的比重,表明中势指标占主导地位。

12.1.2 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比较分析

图12-1-1将2008~200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与全国最高水平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由图可知,评价期内安徽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得分均高于49分,且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