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所有制要素成本差异与中国产业升级路线
一 引言
2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油及其他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胀水平逐步走高。对国内企业来说,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身处多重困境:货币政策紧缩、成本上升的同时需求减缓,出口压力大增。
今天,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都遭受到同一问题的困扰——在未来12~18个月里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未来各国政策上的不确定性。
在这一宏观大背景之下,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在国际化的大视野下,我们试图以一个相对微观的角度,从企业管理层面入手,去剖析这个问题。
如果按常态划分,竞争力应该包括多重内容:战略是否有竞争力,管理是否有竞争力,产品是否有竞争力,人才是否有竞争力,在市场发展方面是否有竞争力……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销售的产品(包括服务)是否具有竞争力;第二,人是推动持续变革的首要力量。作为体现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一环,企业的“人才管理”是否成功,企业的竞争力是否成功得以延续。
二 产业升级的概念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在研究产业升级,但究竟什么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帕尔格雷夫大词典中并没有查到该词条,但在《现代经济辞典》(刘树成主编)中却有相应的解释,该辞典中产业升级全称是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提升”。[1]这一定义的前提应是产业有高级与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