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黄河流域相对贫困人口生计转型综合调查与优化策略研究
一 问题提出与现实意义
(一)黄河流域四川段联结两大国家公园,是国家生态战略的关键节点
四川境内黄河流域干流河道长174公里,共计1.87万平方公里,境内的黑河、白河是黄河13条主要支流中的同谷异水“姊妹河”,与黄河源区白蓝长湖——扎陵湖、鄂陵湖“姊妹湖”连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与国家已批复创建的若尔盖国家公园。面积仅占全流域2.4%的黑白河流域,承担了黄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是国家重要水源补给地、涵养地。两大国家公园建设将为中华水塔保驾护航,为守护好黄河碧水蓝天和长久安澜承担更大的责任,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撑。“贫困是最大污染源”,是生态安全最大的障碍,促进该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提升相对贫困人口生计能力,实行可持续发展生计至关重要。
(二)黄河流域四川段涉及5个涉藏县区核心地区,是国家固藏安边的重要支撑
四川黄河段涉及阿坝州阿坝、红原、若尔盖、松潘和甘孜州石渠等5县,域内土地面积超6万平方千米,人口近40万(2021年数据),藏族人口约30万,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深化反分裂斗争,构筑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区域经济发展、农牧民生活富裕是边境稳定发展的良药,富民才能兴藏、安藏、稳藏,相对贫困人口生计转型升级是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突破的短板。
(三)黄河流域四川段是相对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是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典型区域
该区域曾是全国连片特困区,是集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社会问题复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