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获得感及其各维度与美好生活需要的相关关系  |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获得感与美好生活需要的关系研究

一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民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提升,是人民美好生活状况的直接反映,是有效回应、化解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工具。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们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底层需要的满足是高级需要产生的基础。随着社会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逐步提升,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也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通过对民众获得感与其美好生活需要状况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获得感提升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影响,有助于明确当前社会改革发展、保障民众生活质量的主要任务和有效途径。

为了解当前民众对获得感、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基于社会心理学中有关社会概念研究的科学范式,经过多个阶段的系列研究,系统探讨了民众获得感和美好生活需求的维度结构。研究发现,获得感内涵结构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体不同需求内容的客观获得和主观认知,即获得内容;二是个体需求得以满足的主客观社会环境条件,即获得环境;三是个体的自主能动性在需求满足过程中的路径作用,即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