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的认同及其建构
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原来僵硬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松动,人们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迅速变化。[1]社会的各种力量在重新分化组合之后,一个粗具规模的中产阶层崭露头角。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对这一新兴社会事物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由于这一中产阶层出现的时间尚短,国内对它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关注点也仅限于中产阶层的来源、构成、规模、行为特征和发展前景等问题,[2]作为主观意识层面的中产阶层认同研究略嫌不足。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日益发展壮大,中产阶层自身开始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朦胧的意识与身份诉求。而社会大众对这一阶层的认识却非常模糊,各种看法与意见杂味相陈。中产阶层认同存在着较多的困惑与较大的局限,这无疑将会对中产阶层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带来障碍。了解当代中国中产阶层认同现状,并积极建构理性的认同,将对中产阶层的顺利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 认同:探讨社会分层的新视角
任何社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资源占有的不均等,由此而形成了社会分层。西方社会研究社会分层有诸多理论,而每一种理论又指导着一定的社会分层方法。比如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的三个最初来源,劳动者获得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润,地主得到地租,因此,社会上形成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个主要阶级;德国古典社会学家韦伯认为,一个社会具有经济、政治、社会三种基本秩序,所以就产生了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