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产力分布变动
                
              
              这一章主要研究1980~1998年浙江区域生产力分布变动的主要特点。我们将进行1980与1998年浙江区域生产力格局变动的比较,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是为第七章的集中化进程分析作一个铺垫,另一方面是为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实证分析支持。
第一节 投入要素分布变动
1980年以来,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在投入要素分布方面,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总体的均衡性倾向;二是投入差距逐渐扩大。前者表明,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从投入要素的角度看,总体而言,并不是以牺牲总体均衡性为代价而取得的,反而具有某种程度的均衡性倾向;后者则表明,总体均衡性倾向并不能“熨平”在投入要素方面,发展水平高的县市与发展水平低的县市的差距的逐步扩大。
一、分析的难度
基本投入要素应该是3个: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数据,我们在分析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工业生产资金数据,只有乡和乡以上,缺少全社会数据。如果浙江各地的工业所有制结构是相同的,则这一数据能够说明问题。但事实上,浙江各地的所有制结构差异很大,因此这一数据对于各地投入要素分布的解释是有限的,较难说明全部问题。劳动力数据也有同样的问题。
鉴于上述考虑,根据手头数据情况,我们利用分县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分析1980年与1998年两个时点的投入要素变动。要说明的是,在1980年,固定资产投资仅仅是国有单位的数据。但由于在1980年,其他所有制的投资规模非常小,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很低,[1]因此,如果不要求太高的分析准确性,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