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一 前言
自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非常快速的经济增长。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表现已经使中国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从总量角度看,中国的成就更加出众。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而在三十年前,其经济规模尚不及西班牙。改革开放使中国从一个封闭经济体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贫困人口从2.5亿人下降到1400万人,贫困率则从30%下降到1%。
中国的下一个目标是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或者按官方的话来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乍看起来,这个目标似乎近在咫尺,只需要将其经济发展的成功故事继续向前延伸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只要未来10年继续保持目前的高增长水平,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对中国而言就近在咫尺。然而,历史经验表明,后发国家可能很容易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很少有国家能达到高收入水平。在二战后的历史中,大型经济体中只有日本和韩国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世界银行将这一现象定义为“中等收入陷阱”,并指出过去带来成功的制度和经验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1]社会动荡和竞争力的丧失是中等收入国家在通往高收入国家道路上遭受失败的最常见原因。对于这些增长道路上的挑战,中国也不能幸免。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发现保持其高增长率变得越来越难。政府不得不通过各种政策反复刺激经济增长,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增长速度。全球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发达国家去杠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