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人口发展
中国人口史是经过几千年的变迁逐步形成的。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宗教和传统的特殊性的影响,中国人口增长一直十分缓慢。在公元前2140年(夏代)中国人口总数约有1300万。此后的2000年间,除秦朝以外,中国人口一直徘徊在1100万~1500万之间,到公元前221年,人口大约有2000万。[1]据统计,公元初,中国人口大约6000万,在公元一千年初,中国人口大约在2800万左右(见表3-1)。应该指出,在这一时期内,以及以后数百年里,人口增幅相当不稳定,有时几十年内一直是负增长,即使在最好的年头,年人口增长率还不到1%。正如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的著作中所写的,中国人口大幅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朝换代,改朝换代的周期约为180年,即三代人的时间。每一个新朝代开始之初,都是和平和社会稳定、文化艺术繁荣、人口增长的时期。然而,在朝代即将结束时,一般说,局势会发生变化:军事冲突、饥饿和疾病会导致死亡率提高,人口出生率下降。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极为复杂的时期:蒙古鞑靼人入侵,满族人入关,太平天国革命。
表3-1 中国人口估算
续表3-1
在公元215年之前,中国居民人数减少到1500万,但是500年之后,在盛唐时期,人口又增长到5290万。到11世纪末,在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大关。在鸦片战争之前(1840年),人口急剧增长,达4.1亿,而在太平天国(1851年)时,中国人口已达4.52亿。这一数字一直保持到20世纪初(1911年人口为4.429亿),尽管有时会出现上下浮动,而到了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