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标准国际职业声望量表”(SIOPS)、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ISEI)和戈德索普量表(EGP)之比较一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中国大陆社会结构的测量

第七讲介绍了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测量的一般理论与方法。那么,这些理论与方法能否运用于中国大陆社会呢?对于中国大陆社会结构、阶级结构的测量有相当难度。因为首先,中国大陆人口众多,仅从数据收集的角度看,就比区域型的小社会难度大。其次,大陆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差异巨大,所以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很高。最后,大陆目前正处在社会巨变时期,阶级阶层结构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这当然更增加了测量的难度。

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着对大陆社会结构进行测量,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两种,笔者特分为两节,作以下介绍。

第一节 关于十大社会阶层的模型

“十大社会阶层模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的,该课题组组长是陆学艺研究员。该研究发表的成果是陆学艺研究员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另外,该课题组的另一位主要成员李春玲研究员发表了《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一书,该书对该课题的研究程序,特别是阶级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所以,下面的介绍主要是依据这两本著作。

一 阶级阶层划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研究,有较长远的历史。改革以来,中国大陆的阶级阶层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了一些关于阶级阶层的研究。1987年在河北沧州召开关于“阶级阶层问题”的研讨会,这是中国大陆社会科学界第一次举办全国规模的阶级阶层的会议。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