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1980~2010年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变化  |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国际油价的构成及其波动

第一节 国际石油价格的构成

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都对矿产品的价格有深入的分析。西方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是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追求最大收益的理性经济人会对自己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边际分析,从而得到各自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当市场同时满足买卖双方的需求时,市场就会形成一个均衡价格。在竞争市场上,这个均衡价格就等于商品生产的边际成本。”[1]不过,根据霍特林的可耗竭资源模型,矿产品作为一种供给缺乏弹性的产品,即使是在竞争市场上,其均衡价格也要高于生产自然资源的边际成本,而超过边际成本的部分将以租金的形式流入资源的所有者手中[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对矿产品的价格进行过论述。马克思曾指出,“土地和矿山产品,像其他商品一样,是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出售的”[3]。不过,“土地所有权能使土地产品的价格超过它们的生产价格”[4],“在任何情况下,这个由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产生的绝对地租,都只是农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都只是这个剩余价值到地租的转化,都只是土地所有者对这个剩余价值的攫取;正象级差地租的形成是由于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是由于土地所有权在一般起调节作用的生产价格下对这个超额利润的攫取一样”[4]

虽然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和马克思价格理论对商品价格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是一致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竞争市场上,商品价格等于商品的生产成本,成本则由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四部分构成。而马克思认为在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