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群体的凝聚与分离
                
              
              一 文化传统与社会群体的凝聚
本章讨论印度社会群体的凝聚问题。
社会心理学将“群体凝聚力”定义为“使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1]。社会群体凝聚力的大小与该群体的构造有关,也与该社会的文化传统总取向有关。
一个小群体(如家庭、工作单位等)凝聚力之强弱可用“社会测量学”的方法进行测定。但跨文化群体凝聚力的研究,若要采用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有较大的困难,目前似乎还未看到令人满意的尝试。因此我们对社会群体凝聚力的研究仍不能不采用间接的方法,即强调文艺作品、神话故事、宗教经典等文献的记录以及观察一般民众的言论、活动及其对社会问题所表现出的基本态度。
一个社会有各种以不同媒介结成的群体,如有以血缘为媒介的“血缘群体”(如家庭、宗族),以职业为媒介的“业缘群体”(如同业工会、印度的种姓等),以土地的共同为媒介的“地缘群体”(如村落、某种意义上的民族)等。一种共同的媒介具有将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力”。同一个社会中以不同媒介结成的群体,其凝聚力的大小也不同,如一个以共同爱好为媒介结成的“书法协会”与一个家庭就有不同的凝聚力。不仅如此,同一类群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凝聚力亦不同。在“亲属传统”一章中,我们分析了印度教徒的亲属体系的特点,指出印度教徒的亲属体系具有崇拜尊师、允许圣职者参与家庭中某些重大事情的决定、鼓励出家行为及缺乏发达的宗族制度等特点。笔者认为,可以把这些特点视为印度教徒的亲属体系比中国人亲属体系具有较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