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
一 引言
自2007年全球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以来,发展经济学界就开始把研究的重心转向城市。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聚焦于城市化,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同年推出题为《城市化和增长》的报告。联合国系统的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在2008年也启动了一系列与城市化和工业化有关的研究项目。拉美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相继增加了对城市部门的援助力度,并于2012年开始合作展开城市化问题的比较研究。可以预见,城市化将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众所周知,城市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诸如人口迁移、城市空间分布、建筑设计、环境污染等,但研究城市化的出发点之一无疑是城市化水平或城市化率。无论是地理学或城市规划学界,还是发展经济学或区域经济学界,在探讨城市化问题时往往无法回避城市化水平。然而遗憾的是,国外大多数城市经济学家不太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研究。亨德森(Vernon.J.Henderson)曾指出,城市化是个暂时现象,[1]言外之意是没有必要关注城市化水平,应更多地研究城市首位度和集中度问题。这对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未尝不可,因为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在近几十年里变化很小,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显然不合适。后者的城市化水平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快速上升,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几十年,而其城市集中度和首位度并没有显著变化。因此,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不但可行,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地,城市化的成功与否几乎决定了亚洲能否真正崛起。事实上,它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