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发展报告(2018)》由洛阳市委党校和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全书由主报告、专题篇、园区篇、案例篇和大事记五部分组成,汇集了洛阳市委党校、洛阳市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总结了2017年洛阳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思路和主要成果,分析了洛阳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为洛阳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是洛阳文化领域重要的科研成果。
报告指出,2017年,洛阳市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市“9+2”工作布局,坚持以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现代公共服务体系重大专项为抓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消费试点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旅融合,文化旅游快速发展;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文博事业健康发展;持续开展文明城市提升工程,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洛阳作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展望2018年,洛阳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依托,以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为载体,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经济增长新的增长极,以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洛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文化支撑。
陈启明: 洛阳市委党校市情研究部主任、副教授,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洛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优秀专家、优秀教师。长期从事洛阳文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独著、主编和参编10余部学术著作,主要有《河洛文化系列丛书》《洛阳知识读本》《社会信用的结构与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洛阳文化发展报告》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河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河南省政府决策课题、洛阳市社科规划课题50余项。参与完成洛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课题,并通过文化部验收。获市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奖10余项。
刘福兴: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洛阳市优秀教师,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洛阳市河洛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洛阳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专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建设、河洛文化。主编著作《河洛文化系列丛书(12卷)》《洛阳文化发展报告》《干部应用写作》《三门峡史话》等20多部,参编著作《河洛文化论衡》《洛阳知识读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