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经济增速稳中趋缓,宏观调控重心由“稳增长”向“防风险”转变,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并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入三大攻坚战之首,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及区域性风险底线的必然要求与重中之重。自2014年新《预算法》颁布及43号文出台以来,我国地方债务管理机制逐步成熟,地方债务限额管理、应急处置、监督问责等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于未纳入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统计的隐性债务仍不容忽视,且该类债务风险易通过层层嵌套的资金链条快速扩散,是触发区域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隐患。2017年以来,国家针对防范地方债务风险频频“亮剑”,在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及问责高压下,地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进一步明晰,融资平台、地方国企与地方政府的信用进一步剥离,责任边界进一步明确,隐性债务增量得到有效遏制。本书从我国地方债务演化过程出发,从三种不同口径对我国地方政府及全国各省市隐性债务进行测算,并使用AHP、KMV模型等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其中,融资平台是隐性债务的主要载体。在当前的形势下,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需要妥善处理好融资平台债务与融资平台转型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书针对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隐性债务主要举债主体给出了路径建议。
毛振华: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兼任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诚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曾担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信用评级理论、健康经济学等。出版《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十年宏观、十年政策、十年理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资本化企业制度论》《信用产业概论》等多部著作,并主编《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互联网医疗蓝皮书: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投资蓝皮书:中国ESG投资发展报告》《健康经济学》等专业书籍。在《管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财政科学》《中国金融》《中国卫生经济》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曾先后在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从事经济研究工作。
闫衍: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亚洲信用评级协会理事。同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特聘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出版《经济发展、区际非均衡增长与债务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报告》《“债务—通缩”压力与债务风险化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等著作。同时,作为主要作者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国金融》《改革》等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发展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