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区域动态、专题研究等为基本内容,研究了201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运行状况,分析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市属行政区以及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区域的发展情况,讨论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应、空间集聚、文化“走出去”、京津冀影视基地联动发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科技融合等问题。全书共分为总报告、区域动态篇、专题研究篇三个部分。
总报告基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新的政策环境,分析了产业的机遇;描述了文化创意产业2017年的基本表现,并继续对2006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产业的区域布局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产业的高端化、融合化发展成效进行了跟踪,并依据产业基础,结合经济、政策环境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区域动态篇运用翔实的数据、政策等资料对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和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怀柔区、平谷区以及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予以详细分析,分析产业发展态势,总结经验,剖析问题。
专题研究篇分别探讨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应、空间集聚与行业经济增长、文创示范园建设、乡村地区创意旅游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与路径、京津冀影视基地联动发展路径、移动游戏产业的创意劳动与协作生产、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引导对策、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现状及路径、北京与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比等主题。
沈晓平: 女,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此后一直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创意产业。先后主持课题多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完成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编写著作多部,发表论文10余篇。重点参与完成的课题有“中国创意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国内外创意产业政策分析比较研究”、“北京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可行性研究”、“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预测与战略研究”、“临沂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负责《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具体编辑工作。
王国华: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民俗学和文化产业理论。
张京成: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顾问团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首批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政策,是国内最早研究创意产业的学者之一。2005年7月组建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创意产业蓝皮书,现已连续19年主持编写品牌出版物《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024年,现统一纳入“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以及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文资办、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委托课题近百项,其中3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自2011年起策划总编“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24年,已出版8个城市的34本报告),主编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意书系”(包括研究系列、案例系列、翻译系列),出版研究成果30余部,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上多次发表学术观点,作为业界专家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并多次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