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尤为重要,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发展的经验,更值得深入研究。中国的扶贫开发,跨越了近40年的历程,其间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7亿多农民摆脱了贫困,也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国的扶贫开发,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社会广泛视为人类社会扶贫的一个成功样板。全书共十一章,全面回顾和分析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减贫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系统研究了中国减贫的政策和治理体系及其变化,深入分析了中国扶贫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既是对中国减贫经验理论研究的一次尝试,也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吴国宝: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精准扶贫政策有效性研究”首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主编之一。主要研究领域为扶贫、小额信贷和农民福祉。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扶贫顾问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英国国际发展部、澳发署等国际多边和双边机构的咨询顾问。先后主持和参与近百项国际机构、国家部委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委托的与扶贫有关的学术研究课题和咨询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原院长,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减贫等。著有《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经济增长展望: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等。近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人口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
李培林: 博士,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谢寿光: 笔名谢曙光,男,1956年10月出生,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曾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社会学卷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社党组成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1997年9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主持日常工作。1998年10月任社长兼总编辑,2003年任社长,2020年11月卸任。现任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