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合作机制从2016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在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和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2018年1月,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成功举办,标志着澜湄合作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在相关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形势下,本书继续深入追踪分析该区域2017年以来的合作进展情况,以把握全面、突出重点为宗旨,系统介绍和研究澜湄合作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展望次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并对新形势下推进澜湄合作深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卢光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博士,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周边外交、东南亚国际关系、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出版著作有《地区主义与东盟经济合作》《地缘政治视野下的西南周边安全与区域合作》等,发表论文有《中国加入湄公河委员会,利弊如何》《中国对缅甸投资遭受环境和社会问题非议的原因》《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的进展、问题及中国的参与》《2009年云南省参与区域合作的成果、问题与建议》《中国对GMS国家直接投资的环境政治分析》等。
刘稚: 云南大学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澜湄次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