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伊朗发展报告》重点分析了2017~2018年伊朗政治、经济、外交的变化特点与趋势。2017年对伊朗而言,是机遇与危机并存的一年,是符合预期又超出预期的一年。政治上,伊朗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东似乎出现以伊朗为首的激进派联盟和沙特以色列联手的温和派联盟的两极格局;经济保持增长,增速虽然放缓,但符合学者和伊朗人民的预期和判断;外交方面,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伊关系持续紧张,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抱团取暖,应对美国的压力;社会方面,宗教与世俗关系互相融合,基本平稳,分工合作中有一定分歧。
●中伊之间2017~2018年贸易额和合作势头好于上年,两国关系全面合作潜力巨大,挑战也更多。中资企业参与伊朗铁路提升计划面临伊核协议不确定性、伊朗营商环境不佳、铁路建设领域大国“角逐”以及伊朗铁路建设技术标准选择偏好四个方面的挑战。
●本年度《伊朗发展报告》尽最大努力,团结中国研究伊朗的顶级专家,包括精通波斯语的专家,尽可能收集波斯语、英语和汉语资料,对2017~2018年伊朗国情进行系统、深刻的分析和解读,力争为中国企业和公民了解伊朗提供最新、最权威、最全面的参考。
张立明: 河南镇平人,1967年生,北京大学硕士,伊朗德黑兰大学博士。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波斯语副教授,主要从事波斯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主要成果有《波斯语语法》、《波汉汉波精编词典》、《伊朗——东西方文明的汇合点》(合著)、《伊朗概论》、《中国文学》(译著)等。
陆瑾: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中东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东国际关系及伊朗问题。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伊朗德黑兰大学,获波斯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成果有专著《利玛窦〈中国纪〉波斯文本研究》(波斯语)和《伊朗——东西方文明的汇合点》(合著),先后在《现代国际关系》《西亚非洲》《阿拉伯世界研究》《世界知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代表性论文有《伊朗政治温和派的崛起及其影响》《“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与伊朗的经济合作》《历史与现实视域下中伊合作:基于伊朗对“一带一路”认知的解读》《试析鲁哈尼“重振经济”的路径与制约——兼议哈梅内伊的“抵抗型经济政策”》《耐心,让巨龙腾飞——伊朗学者眼中的中国》《鲁哈尼政府外交政策与地区稳定》《当代伊朗公民社会状况探析》等。
冀开运: 1966年生,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世界史专业地区国别史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特聘专家和学术委员,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亚非学会常务理事。发表80篇学术论文,其中2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包括《世界历史》《世界民族》《西亚非洲》等。主持并完成12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独著和合著12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