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视文学文本为认识对象,因此为之设置并将之纳入认识论的规定性中。而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作为实践的文学的过程性、流变性、生成性及构成性,由于不合于观念认识论的规定性而被斥于认识论的文学理论研究之外,这是必须通过批判而折返的研究误区。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
高楠: 本名高凯征)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职。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已出版学术专著19部,代表作有《艺术心理学》、《道教与美学》、《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学阐释》、《生存的美学问题》、《文艺学:传统与现代的纠葛》、《西论中化与中国文论主体性》、《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论建构》、《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获中国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文学道德论》(入选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徐可超: 1968年生,辽宁大连人。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著有《汉魏六朝诙谐文学研究》、《春秋战国之交的社会变革与审美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