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西部蓝皮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全国长期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撰写,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题研究报告,并被教育部列为“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从2005年起每年一部。 2011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深化阶段和“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基于此,《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的主题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并对西部大开发进入深化阶段西部重点经济区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行分析研究。 本书内容上包括总报告、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报告和西部重点经济区发展研究报告三个部分。其中“总报告”在对2010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其2011年的发展进行了预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报告》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经济增长有效性、经济增长协调性、经济增长稳定性、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创新性、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六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西部区域层面和各省级层面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及其变化态势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西部重点经济区发展研究报告”是以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深化阶段以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由前十年以全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经济发展初始条件为主逐渐转向后十年以重点经济区率先突破和改善民生为主的这一战略转变为背景,重点对西部地区具有发展潜力的六大经济区,包括呼包银经济区、兰西格经济区、兰白经济区、陕甘宁经济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黔中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发展重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加快各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姚慧琴: 女,汉族,1956年8月生,山西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资本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资本论学会副会长、西安市物价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青科协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共出版学术专著(包括合著、参著)8部,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经济评论》《制度经济学研究》等国内权威与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3项,省级软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及社科基金课题6项,其他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课题20余项。代表性成果有:《〈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专著)、《中国西部发展报告》(主编)、《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主编)、《试论经济学领域的范式与范式危机——兼论中国经济学的范式形成》(论文)、《试论西部大开发中政府的特殊职能》(论文)、《试论西部大开发中政府促动与企业发展》(论文)、《马克思的产业组织演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分工、分配与劳资关系——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论文)、《中国西部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研究:2001~2010》(论文)等;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6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其他研究成果奖8项。
徐璋勇: 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陕西省发展经济学学会会长、陕西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篇;出版专著与合著6部,主编研究报告1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其他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8项,承担及参与地方政府委托咨询规划项目16项;获得教学成果奖励8项、科研成果奖励2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1项。
任宗哲: 经济学博士,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 院长, 研究领域为公共管理、 公共经济学; 出版 《中国地方政府研究》 《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供给》 等多部著作; 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 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 项、 省部级三等奖 4 项; 兼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等。
安树伟: 山西省沁县人,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