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迎来强监管,融资租赁统一监管形成,融资租赁业步入转型升级发展新阶段。《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8~2019)》紧随融资租赁业发展新变化,从租赁行业的四大支柱即法律、监管、税收、会计制度出发,全面梳理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系统研究国内外融资租赁理论和实践发展动向,提出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篇、城市篇和启示篇4个主要部分。
总报告认为我国融资租赁业在经历起步、规范和快速发展阶段后,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进入转型升级发展新阶段。总报告对融资租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论述了监管分割格局的历史演变以及统一监管格局形成后对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影响。总报告坚定看好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前景,认为在系统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后,融资租赁业会凤凰涅槃,迈向高质量发展。
专题篇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四大支柱,即法律、监管、税收和会计制度进行了研究,系统梳理了四大支柱在我国的演变脉络,结合发展的新实践,分析了现行制度环境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优化建议。其中,重点讨论了“营改增”税制和新租赁准则IFRS16的发布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城市篇对比分析了我国三大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地——天津、上海、深圳的发展概况、政策环境、优势特点、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并选取三地的典型案例,介绍其发展经验。通过比较分析,多角度、全方位解读三地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助于对我国融资租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判断。
启示篇重点研究了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以及国际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经验。在融资部分,全面分析了融资租赁公司如何借助资本市场,使用资产支持证券、上市公司股东注资、债券融资、上市(股权)融资等金融工具拓展融资途径,以及部分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成功案例。此外,还专门分析了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的优势,及其全方位与融资租赁业深入创新合作的前景。在国际部分,首先介绍了欧美国家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情况,然后研究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融资租赁业的运作模式和监管体制。鉴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融资租赁市场,本报告深入探讨了美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情况、盈利模式、融资模式、监管措施、扶持政策,总结了美国融资租赁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对策。
王光伟: 经济学博士,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融资租赁、产业经济和资本市场。
祝玉坤: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奥斯特罗姆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 资本市场、融资租赁、金融科技、财税理论与政策、产业经济。现供职于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当代经济科学》《银行家》《财贸经济》等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10 余篇, 参编《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4~2015)》《中国新三板市场发展报告(2016)》《陕西经济发展报告》《西安经济发展报告》《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等蓝皮书。主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北京市保险产业园、北京市基金小镇等课题研究工作。
黄育华: 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城市群研究室。主要研究领域:城市金融、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参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2007)》《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开发区建设与发展(2009)》《中国生态环境报告(2013)》《中国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中国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等蓝皮书多部。编著出版《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研究》《中国金融风险管理》《中国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等多部著作。在《中国金融时报》《国际金融报》《经济日报》《中国金融》《经济研究参考》等国家核心报刊发表《中国金融中心建设若干问题研究》和《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政策建议》等学术论文80余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跟踪研究”、北京市软科学项目“首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建设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精准扶贫百村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跟踪调研”等。
恽薇: 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分社社长,副编审。2006年—2008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任编辑;2009年至今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担任编辑、学术传播中心市场经理、分社社长。策划编辑的图书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其中《超越人口红利》(蔡昉著)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获第一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培勇著)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发表《皮书:出版界的新蓝海》(《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5月29日)《高质量智库报告形成与传播路径》(《出版广角》2019年4月)。主要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学术出版与智库高质量发展。
王力: 经济学博士,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执行站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校外导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和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银行家》杂志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区域金融、产业经济、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创业投资。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等。主持完成中国生产力学会重大课题“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调研报告”,参与“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行性方案研究”“设立重庆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研究”“设立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研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研究”等,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跟踪调研”。主编出版《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自贸区蓝皮书)等著作100余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全球金融后台业务发展的最新趋势研究》和《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齐头并进——关于我国自贸区建设的若干思考》金融产业前后台业务分离的新趋势研究》等学术论文200余篇。 主要研究成果有:编辑出版《兼并与收购》、《香港创业板市场研究》、《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研究》、《中小企业板市场研究》、《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研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等10多部著作,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主编《中国服务外包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和《中国保险业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中国新三板市场发展报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等蓝皮书多部,主持《深圳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资源整合研究》、《当前金融领域流动性紧张问题研究》和《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机制研究》等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课题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