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但势头趋缓。内需和外需形势均持续好转,失业率持续下降,设备投资恢复势头较强。2019年世界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增强,国内经济亦存在诸多风险,日本经济复苏速度将会放缓,甚至存在重新陷入衰退的可能。2018年实现中日两国总理的互访,双边政治关系出现了突破性改善,中日贸易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继续保持正增长局面,“政温经暖”的态势更趋明显。随着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改善,2019年中日经贸合作关系也将继续保持回升势头。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机遇,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同时中日经贸合作也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本书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日本”为专题,从经济合作的角度诠释日本特别是日本企业对中国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日本经济复苏的促进作用,深入分析了中日经贸合作的双赢和多赢效果。
本书虽然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日本”为专题,但是,为了保持本蓝皮书内容上的连续性,依然在总报告中保留日本经济和中日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走向的分析内容,主要设有“热点追踪”、“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日本”、“中日贸易投资合作对中日经济的影响”、“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与物流、制造业合作”和“比较与借鉴”五个栏目。全书以总报告为基础,对日本经济和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未来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总体分析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日经济交流所带来的双赢效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40年来中日双边贸易、相互投资的历程以及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背景下的中日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之间的合作与博弈等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叶琳: 叶琳 女,1982年7月出生,四川人,2005年毕业于外交学院日语系,2007年获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开始攻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课程。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编辑部副主任、编辑。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政治经济学、日本经济体制等。代表性作品有:《21世纪初日本企业经营的制度环境变革分析》(《日本学刊》2010年第1期)、《国际经济学导论》(合译,2011)等。
李清如: 女,1986年5月出生,山东人,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10年获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经济、国际贸易、区域经济等。代表性作品有《中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载于《现代日本经济》2017年第4期)、《日本对印度的经济布局:演变、动向及启示》(载于《东北亚学刊》2018年第1期)、《日本强化与中东欧经贸关系的动因、布局及影响》(载于《日本学刊》2021年第1期)、《日本消费税改革研究》(专著,2021)等。
张季风: 男,1959年8月出生,吉林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9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经济、中日经济关系、区域经济等。代表性作品有《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论》(专著,2004)、《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专著,2006)、《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经济卷)》(主编,2008)、《日本经济概论》(主编,2009)、《不断扩展的东亚产业协作》(主编,2010,日文版)、《日本能源文献选编:战略、计划、法律》(编译,2014)、《日本经济结构转型:经验、教训与启示》(国家智库报告,2016)、《日本平成经济通论》(专著,2017)、《少子老龄化社会与家庭——中日政策与实践比较》(主编,2021)、《日本泡沫经济再考》(合著,2022),其他有关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学术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