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欧盟通过第四个《洛美协定》及修正案以及《科托努协定》,逐步将人权、民主和良好治理等政治导向加入到对非援助之中,并确定了21世纪以来欧盟对非援助政策的导向。本书对欧盟对非援助的历史进行回顾,分析其调整援助政策的原因。按照欧盟政策侧重点的发展变化,对欧盟援助中人权、民主和良治导向的对非政策逐一进行了梳理,辨析欧盟与非洲对上述议题的不同认知,对欧盟对非援助的实施进行深入的考察,并对其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探讨欧盟带有政治导向的援助在非洲国家的实施成效,再结合相关案例予以充分说明。在本书的最后,对中国对非政策的调整与优化提出了些许建议。
赵雅婷: 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07年至201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分别获得法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进行联合培养,于2017年6月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国际关系、非洲发展问题,侧重中非关系、欧非关系以及国际对非援助。出版专著《21世纪欧盟对非洲援助的政治导向研究》、国家智库报告《欧盟对非洲政策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非民间人文交流》,在《西亚非洲》《国际论坛》《当代世界》《教学与研究》《中国非洲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部委交办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