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由广州大学、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联合编撰。本书由总报告、社会治理篇、民生保障篇、教育发展篇、法治建设篇、社会调查篇、专题研究篇七个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科研团队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社会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社会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8年,广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大力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合格率,人民群众基本生存发展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居民福祉稳中有升。在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上持续加大力度,不断优化与升级,在民生建设、社会治理等重要社会建设与发展领域,稳中创新,稳中趋好,好中趋优,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广州超强的人口吸引力,促使每年人口流入量持续保持高位,常住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为广州保持合理的公共服务供给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在教育、养老、医疗服务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仍然存在基层治理能力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教育、养老等服务体系滞后,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引进与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展望2019年,广州将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尤其是将优质教育、医疗事业、住房保障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优质公共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的速度,公共资源均等化和优质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做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财政收入增长保持同步,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持续为人民群众所共享。此外,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背景下,2019年广州市将探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桑晓龙: 现任广州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广州市政法委专职委员。1980年7月参加工作,1985 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历任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育培训处处长,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等职务。
张强: 现任广州大学副校级领导,副教授,分别获得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1982年起任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1990年起任原广州大学办公室副主任、维修工程技术学部党支部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2001年起任合并后的广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组织部部长;2005年起任广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12年11月至今任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第十一届广州市政协委员。兼任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广州城市民族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广东省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研究和指导中心主任;曾获得“广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何镜清: 现任广州市民政局局长、党委书记。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1991年10月至2006年9月在广州医学院工作,任第一附属医院团委书记,医学院团委书记、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兼校办公室主任,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医学院学生处处长、学工部部长;2006年9月任中共从化市委常委;2006年11月任中共从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编办主任、市委党校校长;2011年9月任从化市委副书记;2013年3月任广州市城管委党委副书记;2015年1月任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2015年9月任广州市民政局局长、党委书记,兼任市政法委委员。
王福军: 现任广州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兼广州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经济学硕士。1992年9月至1999年7月,在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国际商务系学习,硕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7月,在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办公室工作;2002年11月,在广州市民政局办公室工作;2004年8月,任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团委副书记;2006年8月,任共青团广州市委青工青农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部长;2008年10月,任广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宣传和政策法规处处长;2014年4月至今,任广州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中共广州市社会组织委员会党委书记。
涂成林: 博士,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智库负责人兼首席专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会长,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州市政府第三、四、五届决策咨询专家;获国家特别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主要从事城市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政策、国家文化安全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和省市政府委托项目60余项。获得教育部及广东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奖项和人才奖项20余项,获得多项“优秀皮书奖”和“优秀皮书报告奖”,2017年获“皮书专业化20年致敬人物”称号,2019年获“皮书年会20年致敬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