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的蓝皮书在2018年的海洋文化建设中选取了五大板块12篇文章,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本年度的海洋文化发展情况。
作为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与福州大学福建省海洋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编辑的首本《海洋文化蓝皮书》,第一板块总报告部分首先对海洋文化的内涵与中国海洋文化的基本特质进行了梳理。其次,通过对中国海洋文化建设的回顾与思考,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建设做一个学术史的回顾。
第二板块由“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分析与未来展望”和“中国滨海旅游产业发展报告”构成。2018年,海洋文化相关研究成果呈现“井喷式”局面。研究热点突出表现在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关键词的相关海洋文化的关注和研究;同时,在海洋生态文明、海洋文化动力、海洋旅游、海洋文化产业等领域也出现了新视野之下的探索。
第三板块由四个专题报告组成。“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专题报告”“中国海洋史研究专题报告”“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之海神妈祖的传承与发展”与“中外海事博物馆交流展览报告”。井喷式的研究热潮也衍生一系列问题。即研究文献的数量虽然蔚为壮观,但不少文献应景味较浓,泛泛而谈,只是换种方式和话语重复“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有的甚至有搭便车嫌疑,趁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格外关注之际“借题发挥”。
本书的第四个板块由两个案例组成。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南海文化博物馆”建设和起源于海南的“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两个案例记录了中国不同层面的社会组织在建设海洋强国时代的发展与壮大。
作为本书附录的第五板块由“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大事记”“中国涉海博物馆与世界主要海事博物馆统计”和“沿海地区海洋文化产业季度统计报告”构成。
同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对于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对海洋的保守政策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遗产尚未得到必要的审视与批评;这种“文化遗产”深刻影响了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时代的中国海洋文化。
苏文菁: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福州大学教授,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福建省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系访问学者、讲座教授;北京大学特约研究员;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福州大学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皮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经济研究会理事会副会长。研究领域:区域文化与经济、海洋文化、文化创意产业。 2016年,策划出版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2010~2016年策划出版“闽商发展史”丛书十五卷。近年来,策划并主编了《闽商蓝皮书·闽商发展报告》、《海洋文化蓝皮书·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系列出版物。主编《闽商文化研究》杂志。出版的个人专著代表者有《闽商文化论》、《福建海洋文明发展史》、《世界的海洋文明:起源、发展与融合》、《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海上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务》等。其策划、主讲的《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被“学习强国”首页多次推荐。 多年来,致力于将闽商文化知识体系为相关职能部门服务的转化工作与智库参谋工作。其中,主编的《闽商蓝皮书·闽商发展报告》是一个智库工作平台。
李航: 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曾任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总队副总队长,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长兼任中国海监南海总队政治委员,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等职。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任自然资源部音乐爱好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自然资源部2020年春演总策划、总导演。 多年来致力于自然资源新闻宣传及文化建设工作,主持开展多届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年度海洋人物评选、全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全国性大型宣传展览活动,积极推动中国海洋文化节、厦门国际海洋周、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文化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深入推进自然资源文化领域研究,主持编写《全国海洋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原创多首自然资源领域优秀的音乐作品,探索通过文学、音乐、艺术等多种形式推动自然资源文化大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