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更是人类文明不断繁衍的重要基础。2019年2月,中央政府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充分强调了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书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视角,对这一区域在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方面的现状、挑战、未来导向进行阐释,重点分析香港和深圳在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进程中的实践与探索,在认清深港合作的现实条件下,对深港两地在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障碍、目标、内容、机制和措施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方面,本书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建议和建设性意见,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本书有助于充实和丰富湾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
序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
后记
乌兰察夫: 1951年9月生,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中共党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绿色低碳基金会理事长。时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宗教学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曾多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主要成果获奖著作有:《蒙古族哲学思想史》(主持人)获国家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民族图书奖;《蒙古族无神论史》(主编)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副主编)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专著类奖等。2001年以来主要从事文化和文化产业研究。编撰著书有《深圳蓝皮书:经济、社会、文化》{常务副主编},《南方论丛》主编,学术专著《人文三十年》和《深圳绿皮书:深圳低碳发展报告》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