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19)

《祁连山生态绿皮书: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19)》是由兰州大学丁文广教授、勾晓华教授和李育教授组建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编撰的有关祁连山环境的年度报告。

本书共设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案例篇和附录五大板块,旨在科学揭示和提出祁连山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演变机制、破坏原因、治理修复举措、典型案例、发展态势及善治建议,向社会各界呈现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发展趋势,并警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的生态安全屏障、河西走廊的“母亲山”、“一带一路”的黄金节点和西部重要的能源安全通道。祁连山的生态安全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甘青两省和河西走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过去的两年中,祁连山环境问题整治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行政支持体系得到强化,体制建设更加完善,生态问题排查全面落地,祁连山生态环境监管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成效斐然。

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治理修复与保护却任重道远。生态环境的综合修复治理,在理论方面,需要考虑气候变化情境下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在技术方面,需要研发有效的生态环境评估、风险预警、监控技术及因地制宜的生态恢复模式;在决策方面,需要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适应性管理对策。针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我们的研究结论认为,生态善治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在这一背景下,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挂牌,标志着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步入新的建设阶段,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至此实现生态跨区域统一保护管理。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境善治体系,通过积极培育“生态民”、构建“社区共管”和“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生态扶贫模式、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实施独立的监测评估、开展有特色的自然教育以及运用绿色金融手段改变祁连山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为实现祁连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祁连山生态绿皮书以公共利益视角记录、审视和思考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以真实数据和事例呈现丛书的客观性、真实性和专业性,旨在为环保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智库支撑。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