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发展报告(2019)》由洛阳市委党校和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全书由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案例篇和大事记五部分组成,汇集了洛阳市委党校、洛阳市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总结了2018年洛阳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思路和主要成果,分析了洛阳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为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是洛阳文化领域重要的科研成果。
报告指出,2018年,洛阳市继续紧紧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奋斗目标和全市“9+2”工作布局,持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书香洛阳”建设取得实效,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城市游园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文化旅游业加速融合,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首届世界古都论坛、2018河洛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文物事业健康发展,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加快建设,文物保护与利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效能提升、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博物馆之都”建设、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城市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展望2019年,洛阳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全面深化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三个转变”,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古都特色,推动洛阳文化高质量发展。
陈启明: 洛阳市委党校市情研究部主任、副教授,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洛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优秀专家、优秀教师。长期从事洛阳文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独著、主编和参编10余部学术著作,主要有《河洛文化系列丛书》《洛阳知识读本》《社会信用的结构与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洛阳文化发展报告》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河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河南省政府决策课题、洛阳市社科规划课题50余项。参与完成洛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课题,并通过文化部验收。获市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奖10余项。
刘福兴: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洛阳市优秀教师,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洛阳市河洛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洛阳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专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建设、河洛文化。主编著作《河洛文化系列丛书(12卷)》《洛阳文化发展报告》《干部应用写作》《三门峡史话》等20多部,参编著作《河洛文化论衡》《洛阳知识读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