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郑州文化发展报告》是在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郑州师范学院组织编写的年度区域性文化发展报告。自郑州获建国家中心城市以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成效显著,文化传承弘扬日益提升。本书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文化传承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部署,把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主线,对郑州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由总报告、分报告、热点篇、案例篇、大事记和附录构成。其中总报告高度概括了2017~2018年郑州市文化建设情况,分析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郑州市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了在文化传承弘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对外影响提升等方面的做法和成绩,并提出了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分报告围绕郑州市文化产业、文物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事业等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全面展现了郑州市文化各领域的面貌和成绩。热点篇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提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城市文化品牌培育等进行多领域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案例篇选取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郑州艺术普及、杜甫故里诗词大会、嵩山论坛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解读。大事记详细记载了2017~2018年郑州市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数据、系统的调研和深入的分析,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17~2018年郑州市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既有对郑州文化发展的回顾与总结,也有对未来郑州文化发展的思考和展望,既包含了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梳理和剖析,也有对文化产业的预测和评价,既有对热点问题的系统研究,也有对典型案例的深入解读,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可读性,为研究者了解郑州市文化发展基本情况提供了基础支撑,为政府决策、推动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是郑州市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
杜学霞: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现任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河南省专业技术带头人,郑州市拔尖人才,郑州市地方高校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和唐宋诗歌,出版学术专著2部,先后在《中州月刊》《河南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省部级课题十余项。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拔尖人才。获得郑州市社科奖一等奖2项。
孙先科: 文学博士,现任郑州师范学院校长、教授,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当代小说研究。出版学术著作《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叙述的意味》《说话人及其话语》,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万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赵健: 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郑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国家中心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市财政局原局长,郑州市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 专业研究领域:区域经济、精益管理。出版学术专著6部,代表性论著《地方财政发展论》,主持省级重点课题“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郑州为例”“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给郑州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对策问题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省部级优秀成果奖5项。
蒋丽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郑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国家中心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专家,河南省“四个一批”理论人才,河南省首批教师教育专家,郑州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经济与管理。提出CEA混成学习模式(C-class learning,E-e-learning,A-action learning)和场馆学习模式,被收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指导编写的《“国培计划”典型案例集》一书。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地厅级奖励多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图书5部、参编图书3部,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