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报告(2019)》由总报告、区域篇、行业篇、专题篇和案例篇五个部分18篇报告及附录组成。本书以中国地理标志品牌为主题,总报告创新地将地理标志品牌进行细分,厘清相关概念,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搜集公开数据,开展了全国农业地标五十强、工业地标五十强和文化地标五十强的评价;区域篇分别对全国七大地理分区开展了农业地标、工业地标和文化地标十强评比,将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优美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行业篇与专题篇围绕地理标志品牌热门领域、热门话题开展定性与定量分析;案例篇展示国内和国外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成就。全书深入探讨,完整细致地剖析地理标志品牌在过去一年中发展的成效与经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与成因分析,可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李克强总理提出:“加强品牌建设,增加优质供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有待于创新引领,迫切需要提升以核心专利为支撑的技术质量、产品质量,以高价值商标为代表的品牌质量,迫切需要发挥地理标志品牌对特色产业的引领作用,实现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此地理标志品牌责无旁贷。
李涛: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兼中华地标品牌公益工程办公室主任,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地标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电视台《解码中华地标》栏目组总策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与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代表作品有北京电视台《解码中华地标》栏目,出版专著《解码中国农业地标文化》《新时代新地标——中华地标品牌探索与发展》《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报告》等。
王思明: 湖南人,1961年出生,农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史》杂志主编。 创建了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和中华农业文明网。因其学术成就,先后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农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会会长,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丝绸之路科学与文明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主编著作10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 科学技术史学科首席专家,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因学术成就先后入选原农业部“神农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333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担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史,相关研究成果近百篇(部)。
高芳: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高级农艺师。参与制定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国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查规定》等20多个制度规范;连续10年从事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包括登记材料审查、组织专家评审、证后监管、资源普查、项目研究等);全程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磋商谈判;多次参加多边和双边地理标志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磋商和交流;连续跟进食品、农产品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并多次参加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相关会议和活动;负责农产品包装标识推广应用以助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