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19)》以权威翔实的统计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讨论了中国就业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形势,涉及中国就业40年改革发展的总结研究、当前就业形势及未来走向、新技术变革对就业影响、新就业形态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职业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方面内容。本报告内容既有全面的形势分析、敏锐的前沿观察、浅明的理论阐述、精准的政策解读,也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典型的地方经验和精彩的案例剖析,是政策性、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可读性都较强的一部专业研究报告。
《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19)》由总报告和五个专题篇组成,共19篇研究报告。
总报告包括《中国就业40年改革发展报告》和《当前就业形势与未来展望》两篇,梳理了中国就业40年改革发展的历程,分析各时期就业形势背景变化、就业理论和理念演进、方针政策的制定,总结历史性成就和贡献,提炼工作经验和规律,系统全面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未来走势,解读就业政策新进展。
经济与就业篇,分析技术进步和智能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新就业形态的发展状况。
就业服务与就业扶贫篇,研究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浙江省“最多跑一次”公共就业服务经验,分析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状况,系统分析就业扶贫政策及实施情况,以及连片特困地区就业扶贫经验。
群体就业与创业篇,对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状况开展深入调查分析,包括中国青年创业状况、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以及残疾人就业创业状况等。
职业技能培训篇,主要包括大规模职业培训、国外职业技能培训典型模式及经验借鉴等。
劳动力市场篇,包括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提高就业质量的国际比较借鉴研究,人力资源市场指数、北京市就业指数以及中国劳务用工指数等最新研究成果。
熊颖: 1984年生,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学位。现任广州红海人力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副会长、广州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越秀区十六届和十七届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常委、广州新侨联谊会副会长等。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越秀区重点企业高级人才等称号;在《中国劳动》上发表《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形势与路径探析》《人力资源服务在物流业的应用》等多篇文章,参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劳务派遣管理员》编写。
莫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劳动》主编。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经济学院,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做访问学者。自1988年开始研究劳动就业、职业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民生保障等理论和政策问题,参与新时期就业方针等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参与撰写发布我国第一部就业白皮书,完成课题200余项,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持完成10多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陈云: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社会学博士。主要从事就业创业和社会政策研究工作。长期负责就业形势分析,开展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状况调查。在就业与经济关系、就业与人口发展、就业制度改革、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就业规划、创业带动就业、数字经济与就业、新就业形态、就业结构性问题、青年就业、就业扶贫等方面开展数十项课题研究。系列研究报告为政府研判就业形势和研拟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发表论文百余篇。合著编写《当前就业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就业发展报告》(就业蓝皮书)等著作2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