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蓝皮书”为苏浙沪皖三省一市社会科学院组织撰写的长三角区域年度发展报告,至今已是第14部,2019年的主题是“迈向国家战略的长三角”。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速,2018年6月由三省一市共同研究制定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出台,11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要“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对长三角地区的高水平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本书围绕“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深入探讨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推进路径以及各领域、各地区的一体化策略。全书分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个部分。总报告系统分析了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现实基础、内涵要求、战略目标与重点领域,提出要根据“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通过制度变革、产业与空间互动、协同创新、数字化引领、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等战略举措,持续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四个分报告对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形势做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专题报告则分别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环境生态、城乡统筹、区域文化以及体制机制等多维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本书对决策部门全面认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状况,把握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内涵及趋势,制定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俞世裕: 现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十三五”学科组专家。历任浙江省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厅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党委委员,浙江省法制办党组书记、主任。长期从事法治研究,专注依法行政和司法体制改革研究。
李宏利: 1972年生,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在《社会科学》、《史林》、《浙江学刊》、《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有关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个人专著1部,撰写专报获得中央领导、上海市领导的重要批示,获得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工作。
黄宇: 男,出生于1967年,江西定南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研情报处处长、研究员。兼任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政治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涉及政治发展、民主政治、政党建设、区域政治等领域。2011年入选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理论类)。在《光明日报》《浙江社会科学》《理论与改革》《浙江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史论》《中国梦与浙江实践》(党建卷)、《天下浙商》(理论卷)等。
丁宏: 南京大学应用社会学博士,韩国东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研究员。南京市第六届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主要起草者。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在CSSCI及省部级以上党刊发表重要理论性文章60多篇;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以及其他省部级奖多次;80多篇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重要肯定性批示。
陈瑞: 现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史学史研究》《中国农史》《史学月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报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0余篇。独著《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参与编著《皖江开发史》《徽州古书院》《安徽通史》《安徽地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安徽历史名人词典》《合肥通史》等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