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各国因疫情“闭关锁国”,经济均受到严重冲击,全球化退潮加剧。由于中国对疫情管控措施得当,复产复工节奏稳健,中国经济最先触底反弹。但疫情等因素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硬脱钩”,我国将面临诸多困难。2020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增长,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就业基本可以保持稳定。
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较上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但相较于其他国家,仍然是世界经济的最重要引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是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因素共同造成的,而非内生增长动力问题。虽然疫情冲击很大,但是暂时现象,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基本趋势,随着全球疫情不断好转、各种应对措施陆续实施,以及肺炎疫苗陆续成功研发,中国的投资、消费和国际贸易等将逐渐恢复到正常增长状态。
预计2020年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增速总体平稳,进出口增速下降,贸易顺差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平稳增长。
从目前的全球疫情影响来看,相较于全球经济增长,2020年我国经济依然可以保持一定增速,积极调整结构,保持就业、物价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在“六稳六保”政策指引下,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稳定就业,保障民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财政政策,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和激发市场潜在活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提升财政赤字率,加强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李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娄峰: 金融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预测分析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长期专注于宏观经济预测和政策模拟分析研究。出版《中国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模拟:基于CGE模型》等十多部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数十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部委课题;获得部级一、二、三等奖近20项及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一等奖。
李扬: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指数专家委员会主席,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5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5年获“中国软科学奖”,同年获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2016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22年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及部委研究项目20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主编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撰写各类研究报告300余篇。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经济学卷。主编《金融学大辞典》等大型金融工具书10余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宏观经济、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