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东仍处在动荡调整期。
阿拉伯国家治理道路依旧艰难,改革、发展、稳定三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首先,中东国家纷纷强化集权,但稳定基础很薄弱,部分国家甚至已失去集权和维稳条件。其次,中东国家加大发展经济力度,但由于缺乏实现工业化的内外条件,中东实现经济振兴并不容易。最后,中东国家谋求社会改革,以变求存,但这些改革本身往往会带来风险和动荡。
中东地区地缘博弈导致“低烈度冲突”加剧,地区大国普遍“实力透支”。中东剧变打破了原本的政治生态,加上美国主导中东事务的意愿和能力下降,中东国家自助和谋霸意识日增,并由此导致“低烈度冲突”不断。中东国家普遍实力有限,地区野心超过自身实力,相关国家普遍存在实力透支问题。
中东地区体系危机日趋凸显。首先是地缘碎片化趋势加剧。中东地区体系出现了以教派、民族、部族等原生性因素为认同基础的地缘碎片化趋势。其次是以海湾国家为代表的传统政治思潮影响力日增。再次是反恐呈常态化、长期化趋势。“伊斯兰国”等看似已覆灭,实则势力犹存,意识形态仍未得到根除。
美国在中东自行其是,中东格局平添变数。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战略收缩态势未变,但与奥巴马政府相比,更强调“美国第一”和利益交换。首先,美国加大战略收缩力度,导致中东冲突降温,同时也引发更多争斗。其次,美国将部分中东盟友当作牟利对象,导致地区盟友产生离心倾向。最后,美国推行“对敌人更狠,对朋友更好”的极端化政策,使得地区矛盾明显升温。
《阿拉伯发展报告(2018~2019)》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分别从中东治理、地区博弈、体系危机、美国在中东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中东乱局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是专题篇,主要围绕阿拉伯国家“东向”外交、穆兄会发展走势、卡塔尔断交风波、“阿富汗阿拉伯人”与国际恐怖主义、巴以冲突等热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部分是国别篇,主要对卡塔尔、也门、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叙利亚、沙特、突尼斯、苏丹等国2018年形势进行了评估;第四部分是国际社会的对阿政策篇,分别探讨欧盟在中东的战略博弈态势、俄罗斯“重返中东”政策;第五部是中阿关系篇,主要讨论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阿经贸合作、中国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的进展状况。
涂龙德: 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教授,阿拉伯语译审。1991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同年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阿拉伯语部工作,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东问题首席专家,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任教,2020年入选第五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期从事与中东地区相关的新闻工作和学术研究,著有《伊斯兰激进组织》(合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若干篇。
田文林: 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兼任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中东政治、民族宗教和国际战略问题,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世界民族》《西亚非洲》《阿拉伯世界研究》《求是》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著有《困顿与突围:变化世界中的中东政治》《走出依附性陷阱:第三世界的发展困境与道路选择》等专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课题,担任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世界知识》《瞭望》等时政媒体上发表评论数百篇。
罗林: 罗林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语用学、阿拉伯现当代文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拉伯语分委会主任委员;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党委书记,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国别区域学学科带头人;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阿拉伯史学经典《历史大全》的汉译与研究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阿拉伯黄皮书:阿拉伯发展报告》主编,《国别和区域研究》(CSSCI和AMI核心集刊)主编。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2020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任特聘教授;2021年入选“建党100周年”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中东学院教工党支部”(负责人);“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区域学导向的阿拉伯语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2022年入选“支持巴勒斯坦权利”学术外交国家奖;2023年获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协同创新教师团队”(负责人)。2023年,被北京市学联授予“情牵四海大先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