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人才发展报告(2018~2019)》,汇集了科普人才领域专业人士近两年的研究成果,是对当前中国科普人才政策、队伍培养、建设与发展的系统汇报。
科普人才的发展离不开科普人才政策导向与支撑。顶层设计、政策供给一直是科普人才管理者与研究人员致力解决的问题。总报告对中国科普人才政策的演变与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B.1)。高层以科普专门人才培养篇和专业科普人才培养篇考察、评估了近5年我国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的发展情况,从招生、就业、实习、馆校联合、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B.2);积极探索了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的实践能力的模式和途径(B.3);对科学家面向公众开展科学传播活动进行了调查,同时借鉴欧洲各地支持大学、科研机构公共交流的举措,提出了科学家科学传播能力的提升策略(B.4);针对专业科普人才的培养,报告以最新的科技小院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B.5)、科普影视创作人才(B.6)、应急科普人才(B.7)等新兴的科普人才类别进行详细的剖析,试图将更多的科普人才工作内容、模式等呈现在公众面前。
基于科普新视角,报告针对科普组织对科普人才的吸引力是什么(B.8),北京科普传播人才职称的划时代意义在哪里(B.9),创新文化背景下科普人才培养的策略要如何发展与配适(B.10),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科普活动时科普人员的角色、定位如何(B.11)等,进行了深度分析。
本报告对于科普工作管理者、科普研究人员、科普人才培养的教学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郑念: 男,1963年出生,安徽歙县人。1988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三级)。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中心兼职研究员。《科普研究》副主编。中国无神论协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国际探索中心中国分部执行主任。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调研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央党校中国市场经济报社,从事研究、采编、管理等工作。编辑、出版论著(专、合)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教育、科普评估研究、科普人才研究、科学理性、科学素养和防伪破迷等研究。开拓性地创建了科普监测和效果评估理论,负责搭建了弘扬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的国际合作平台。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30余项,编辑出版论著(专、合)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包括EI、CSSCI、ISTP等。出版成果总字数达到千余万字。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教育、科普评估理论、科普人才、科学理论、科学素养、防伪破迷等,承担的主要课题有科学文化建设研究、科普监测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科普人才研究、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研究。
任嵘嵘: 女,1975年出生,河北秦皇岛人,管理学博士。现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科普领域的质性分析——MAXQDA 软件应用》,参写、参编著作、教材多部;承担省级以上项目11项,在《科学学》、《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目前主要从事科普人才理论研究、科普评估研究工作。
孙朝阳: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