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20)》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报告主要对2019年陕西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20年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第二部分分报告,对2019年陕西农村经济形势、工业运行形势、对外贸易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20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扩大有效投资的措施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高质量发展篇,重点从“十四五”宏观发展路径、区域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对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四部分综合篇,主要对陕西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的地位和策略、国际资本交易中心构建、国有企业混改、分享经济发展以及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第五部分产业篇,主要围绕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的金融创新、加快陕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3+X”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区域物流竞争力比较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六部分专题篇,围绕城镇建设专题探讨了陕西特色小镇建设路径、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城镇化发展历程与展望以及陕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裴成荣: 工学博士,二级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陕西省“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出版《国有企业改革与产权市场建设》《区域发展与产业培育》《国际化大都市特色研究》《文化繁荣背景下遗址保护与都市圈和谐共生机制研究》《陕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等专著6部。1999年以来主编年度出版物《陕西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等2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完成厅局级各类课题5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项20项,其中,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司晓宏: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特支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和教育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3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教育管理学论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纲》等专著、教材和译著9部,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获评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奖15项。出版《教育管理学论纲》《面向现实的教育关怀》等专著4部,主编教材5部。先后在《教育研究》、COMPARE、《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现担任陕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陕西省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任陕西省社科联副主席、陕西省人民政府督学、陕西省高等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第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第二届委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兼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教育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专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评审专家等。
白宽犁: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及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思想文化、公共管理等。对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宏观经济管理、社会治理等进行专题研究。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人文杂志》等报纸及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编辑出版著作30余部,文章曾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厅级项目20余项。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获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一、二等奖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