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彻底打破了人类原有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秩序,这一状况与近年国际上反全球化、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盛行等因素叠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变数。
2020年,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开启新的征程。未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长足进步和广泛使用,又为人们精准把握外部世界、消除不确定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想象空间。所有这一切,都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必须面对和应对的时代课题。
对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简称社科文献)而言,2020年正值建社35周年,这是一个从制作产品到创建品牌,从创建品牌再到引领规范,进而明确提出构建出版社自身文化基因的关键年份。8年前(2012年),我负责原新闻出版总署学术出版规范行业标准起草时,同时在出版社内部组建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学术出版手册——写作、编辑、出版指南》(简称《SSAP手册》)课题组,旨在打造“中国版的《芝加哥手册》”。
《SSAP手册》的研制工作在2020年初进入提速期。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业务交流不能线下进行,我们的员工在春节前后也分散在全球各个城市,但得益于出版社长期以来线上办公系统的部署,我们迅速启动了云会议、云直播等在线办公模式。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一步加速推动了《SSAP手册》的研制。2020年8月,《SSAP手册系列·1——作者手册》正式出版,线上线下同步发布,这标志着社科文献所引领的学术出版规范建设进入了制度化推进的新阶段。
作为《SSAP手册》重要组成部分的《皮书手册——写作、编辑出版与评价指南》(简称《皮书手册》)早在2016年就率先出版发布了第一版,之后大致保持每年修订一次的频率。2020年,随着《SSAP手册》研制工作的提速,《皮书手册》第四版也随着《作者手册》的正式出版而重新推出。
谢曙光: (笔名,本名谢寿光) 1956年10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曾先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社党组成员,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社会学卷编辑工作。1997年秋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现任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组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1996年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13年起,受聘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2017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荣获“第十届韬奋出版奖”,并先后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数字出版先进人物”等称号。策划的图书多次荣获“中国政府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开创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知名品牌——皮书,被誉为中国“皮书出版第一人”。先后主持《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编写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担纲国家学术出版规范研制。 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哲学百科辞典》(合著,1992)、《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主编,1994)、《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社会学条目主要作者,1997)、《皮书手册:写作、编辑出版与评价指南》(主编,2016)、《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合著,2018)、《中国学术出版:现状、问题与机遇》(论文,2013)、《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社会学的责任担当》(论文,2014)、《学术出版与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论文,2014)、《大数据时代的学术出版》(论文,201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