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四部对河南省创新创业情况进行跟踪研究的年度蓝皮书,由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组织创研。蓝皮书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以“双创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企业发展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2019年“双创”取得的成效。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究2020年河南“双创”全面升级,发展创业投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本书共分四部分,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总报告。该部分由两个分报告组成。《2019~2020年河南创新创业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分析与展望》在对2019年河南创新创业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整体情况回顾的基础上,从机遇、挑战、新趋势三个方面对河南2020年创新创业与高质量发展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2020年河南省创新创业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侧重从实证考察的角度,构建了由35个统计指标组成的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新的统计数据,进行了2020年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针对2020年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结果,结合当前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了推动城市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第二部分,产业发展篇。该部分主要结合当前产业发展趋势,针对当前河南相关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产业涉及电子信息类、制造类、金融类、生活服务类等众多领域,主要包括:河南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金融产业、文旅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信息产业等。系统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为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建议与对策。
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篇。该部分主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相关地市和区域创新创业与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全面地梳理了郑州、洛阳、开封、商丘等区域2019年“双创”及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情况,剖析了各区域“双创”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从竞争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国际化推进、“双创”主体活力释放、文化驱动、培养和集聚双创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等方面对区域深入开展“双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第四部分,企业发展篇。该部分选取了部分河南典型企业进行研究和分析。如建业集团、河南保税集团、郑州国际陆港、鹿邑农商银行、双汇集团、牧原集团等。通过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梳理了各企业在“双创”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现状,总结各企业在推进创新创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分析各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最后从多维度提出了优化建议与对策。
张冰: 博士,黄河科技学院中国(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部部长,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金融学、创新创业。
杨雪梅: 女,黄河科技学院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民建中央委员、民建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优秀专家。民建河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会长,河南省政府第六届省督学、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首批评估专家。河南省教育人才学会会长,河南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河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十大科技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从事民办高校管理工作,致力于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出版专著7部,主编著作(丛书)等20余部(套),主持“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河南省发展研究一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20余项。被评为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首批评估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十大科技领军人物等,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导师。
于善甫: 男,教授,黄河科技学院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企业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主持地厅级课题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领导科学》《商业经济研究》《农业世界》《当代经济》《河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EI、CPCI检索,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项。
郭军峰: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发展、国际贸易。
张大卫: 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政府原副省长,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参与指导编制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主持编制河南省“十五”“十一五”规划、中原城市群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等。对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有深入研究,著有《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航空经济概论》《国际著名智库机制比较研究》《E国际贸易——下一代贸易方式的理论内涵与基础框架》,主编《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等,发表《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范式变革的内在逻辑、关键问题与战略重点》等论文数十篇。
喻新安: 男,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学习和文史委副主任,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新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十五”至“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第三、四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特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届(2011)“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第三届(2012)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先后在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代表作有《大省崛起:中原经济区论略》《新型三化协调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中国新城区建设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原经济区研究》《新型城镇化引领论》《中原崛起之路》《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河南模式》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工业经济》《改革》《中国改革》《经济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50多部(个人专著8部),获省部级社科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
胡大白: 教授,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董事长,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一届、第二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第一届至第三届及第五届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第四届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执行会长。荣获第三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60年60人中国教育成就奖”、“中国好人”、“中国好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终身荣誉奖”、“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等荣誉称号。 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开创者、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研究”等;出版《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当代卷)》《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民办教育发展及趋势研究》等著作;发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察》《关于民办高校董事会建设问题的思考》《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初探》《中国共产党的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等论文50余篇。多次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奖、河南省发展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