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公益进入了媒体称为“狂飙突进”的时代,全民公益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接受,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全民公益又称人人公益、微公益,是指普通人的捐款、捐物以及志愿服务行动。本报告指出,当代全民公益的核心是“公民公益”,并提出“公民公益理论框架”。报告按照社区、社会、政府、文化这四个层面对2011年公益领域发生的事件进行总结与分析,发布了民间公益组织公信力报告、基金会调查报告、国际资助方评估报告以及公益法规政策研究报告等。本书特别回顾了2011年“微公益”的发展,介绍公益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民间实践,并对过去十年的公益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 本书一方面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资料,另一方面也力图向实务界提供一个理论视野。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对公益感兴趣者学习现代公益理念、培养公民意识的一般读本。
朱健刚: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担任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学术委员。国际第三部门研究学会(ISTR)理事,NVSQ期刊编委,中国残疾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常务理事。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兼职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咨询委员。曾任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和富尔布莱特访问学者。公益兼职有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广州公益慈善书院理事长、福建正荣基金会理事、上海热爱家园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誉理事等。曾获评《公益时报》2017年度人物,《中国慈善家》2016年封面人物,所办机构获得《南风窗》2007年度最佳公益组织。 长期致力于研究公益社会学、发展人类学与社会组织发展,多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与教育部课题和重点课题。在China Quartely、《社会学研究》等国际和国内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曾主编《中国公益蓝皮书》和《公益》期刊。主要著作有《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与社区运动民族志》《公共生活评论(第一辑):社区、空间与行动》《责任·行动·合作:汶川地震中NGO参与个案研究》《行动的力量:对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等。